当前时间
站内搜索:
安徽青年报:共青团特色工作县区行 宿州篇
作者:共青团宿州市委   更新时间:2015-11-24 18:06:53   点击:0次 字体大小:【     】打印

团埇桥区委:星星火炬 雏鹰展翅


  在宿州市埇桥区的各所中小学里,每天都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寓教于乐的少先队活动。无论是少先队活动课,还是校外少先队工作,都洋溢着青春的气息,15万少先队员扬帆起航,数千名少先队辅导员奉献青春,更有丰富多彩、德育兼顾的少先队活动装扮着青春的校园,书写着成长的快乐。
  将活动课上到学生们的心坎里
  “我们是雪枫小学的学生,发扬雪枫精神,讲团结、增友谊、学技能、求真理……”11月5日,在埇桥区雪枫小学六(6)班的少先队活动课上,少先队总队辅导员王政委带领少先队员们举行《重温光辉历程 弘扬优良传统》主题中队会。回顾抗战历史及少先队的光荣传统,情景演义抗战小英雄的故事等,少先队员们神情凝重、慷慨激昂。
  “雪枫小学是以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将军名字命名的学校,是全国百所历史名校之一。我们的少先队活动课最大的特色就是结合学校历史特色,宣扬传统美德”。王政委说,《重温光辉历程 弘扬优良传统》主题中队会曾在省少先队中队会大赛中获特等奖,是该校少先队活动课广泛应用的经典课程,其精髓就在于承前启后,既有传承,也有创新。“每次上完课,都备受启发,希望自己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社会。”一位少先队员说。
  与城区的雪枫小学不同,埇桥区大店镇中心学校少先队活动课紧扣主题“安全”、“卫生”。由于该镇人口密集,在校学生1750余人,21个教学班平均每班人数达到80人。所以该校师生始终将安全教育作为重中之重。该校六(2)班少先队活动课由中队辅导员刘敏设计制作的《安全无小事》。以案说法,用发生在身边的安全事故和一系列震慑人心的数据,告诫少先队员们安全警钟长鸣,防范于未然。
  刘敏介绍,“习惯在于养成,我校一直致力于落实开展读好书、写好字、唱好歌、做好操、扫好地、走好路的‘六好’教育活动,少先队活动课与相关工作又增加了新的内容,少先队员们的综合素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抓好阵地 开拓创新
  少先队活动课作为少先队活动的阵地。少先队区工作委员会主任、区少先队总辅导员周静静介绍,近年来,埇桥区少先队重点工作之所以成果丰硕、捷报频传,源自各学校抓住阵地,不断开拓创新,根据学校特色,创新开展形式多样的少先队活动课。
  少先队活动课程建设中注重落实少先队活动课课时。中小学普遍将每周一课时少先队活动课落实到课表和实际教育教学中。不仅全区范围内在纸质课表和实际教育教学中已达到要求,还从制度上保证少先队活动课的正常进行。重点通过少先队活动课开展爱党教育、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等,区域化推进少先队活动课。今年5月16日、17日,雪枫小学五百多名师生赴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园开展研学旅行活动。研学旅行活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园为研学基地,以“青春启航,我的课堂在路上,多彩非遗”为主题,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第二课堂,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和生活体验。“让少先队活动课由室内转向室外,实践证明学生们更喜欢这种方式”。
 团区委充分利用宿州市青少年宫这一少年儿童校外活动阵地,整合资源拓展校外少先队工作。今年暑期,经团区委多方联系,安徽大学外语学院与宿州市青少年宫联合举办夏令营活动,发挥校外组织和阵地作用。宿州市青少年宫与武警市支队联合开展暑期进军营活动。进一步发挥学校少先队辅导员、校外志愿辅导员、社区干部、青年志愿者、社会工作者在社区和校外活动的作用。

 

雪枫小学《重温光辉历程 弘扬优良传统》主题中队会现场 


团萧县县委:“五大平台”助青年致富


  麻志强是萧县杜楼镇纵袁庄村的一名80后。高中毕业一直在江苏省无锡市带领兄弟姐妹做水果生意,由于经营得体,每年都能赚到三十多万元。一次偶然的机会,麻志强相中了杭州湾出产的优质葡萄,经过深入细致的调研后,他利用家乡的土地承包价格低、人工劳动成本低的特点后,他作出决定:回家承包土地,在农业上开启创业之路。
  2011年,麻志强返乡创业。然而,第一次种植葡萄苗时,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对气候时令把握不准,栽植的上千株幼苗一夜之间被一场寒霜彻底袭击,损失多达五六十万元。团县委得知我的事情后,主动给我联系了农业委员会的专家,他们不仅来指导种植技术,推荐我在农闲时上县里的培训班;还联系镇上,修了一条村里通往我家葡萄园的路,如今车子直接能开到园子门口上货了。”说起团县委的帮扶,麻志强滔滔不绝。如今,他不仅成了该县的致富带头人,参加县创业大赛获三等奖。
平台建设展示,提供政策支持,帮扶资金援助,引领团队创业,跟踪服务解困。近年来,团县委把推动和服务青年创业作为主抓手,通过打造“五大平台”为青年打开了一扇扇致富大门。
    “我文化程度不高,没想到种个葡萄也能在县里获奖。有今天的成果,团县委居功至伟”。今年,麻志强在团县委“互联网+”的建议下,加入了一家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改变传统的销售模式让他受益匪浅。“以前自己开着小货车出去卖,现在在葡萄园里拍个照,网上预约一下,就有车开到葡萄园门口来收货了”。
  这些在团县委青工青农部部长董晴看来,却是意料之中的事。“我们有平台搭建、有政策支持、有资金扶持、有典型推广、有跟踪服务,目的就是让创业青年富起来,他们有今天的成绩,太正常了”。董晴告诉记者,去年,为了给创业青年打造项目展示平台,该县举办首届青年人才创业大赛,对于入围的选手,在县电视台进行创业项目专题展播。除此之外,团县委还以青年人才创业大赛申报的创业项目为基础,在萧县共青团微信上建立青年创业项目库,依托省大学生创新创业促进会等为创业青年搭建与社会投资者、天使投资人、创业投资基金会、成功企业家交流的平台,实现政策、项目、资金、技术的有效对接。
  除了平台建设外,团县委还联合县委组织部、县农业委员会、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工商业联合会等相关职能部门,制发了系列文件,成立了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机关全体人员与基层团干全员服务青年就业、创业的工作机制,加强青年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建设,同时,创新实施“团银合作”新模式,为青年创业就业提供服务。通过与县邮政储蓄银行县支行互派挂职干部的合作优势,为创业青年申请小额贷款等提供“绿色通道”。去年全年推荐395名青年申请贷款2800万元,获批青年创业贷款财政贴息资金37.4万元,帮助82名创业青年大学生协调小额贷款760万元,带动就业680余人。在团县委的指导下,两名青年被评为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10名青年获宿州市“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称号。
  “我们对创业青年的帮扶是持续的,不会因为推荐他们上了课、给他们贷了款就结束了。他们缺钱,我们帮助找贷款;缺场地我们给协调;想学技术,我们联系专家”。董晴说,为了做好“售后服务”,由全国、市、县青年致富带头人、县青年创业协会会员组建的导师团,与园区内优秀创业青年结对,一对一地给予创业青年指导、帮助;由创业大赛获奖青年和创业大学生村官组建的巡讲团,通过巡讲自己的创业经历,创业感悟、创业体会,引导、鼓励青年自主创业,营造创业青年先行的舆论氛围;由信用合作社、邮政储蓄银行等金融部门,县农业委员会、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旅游局等县职能部门,司法局、工商行政管理局、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等部门组建顾问团,通过宣讲县内各职能部门的创业优惠政策、对重点青年创业项目给予具体指导、法律咨询、跟踪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团县委还以创业青年李志亚为原型,拍了一部微电影。电影讲述了创业青年李志亚大学毕业后创办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历经多次失败、挫折,终于成功带领农民发家致富,实现小康梦,共同建设美好乡村的感人事迹。

 

团县委工作人员实地了解创业青年需求


团灵璧县委:将阳光照进每户贫困残疾家庭


  近年来,团灵璧县委联合县残疾人联合会积极开展志愿者助残“阳光行动”和“千名志愿者进千家”活动,有效推动全县人民,尤其是青年志愿者积极投身扶贫助残公益事业创新发展。
  有困难第一个想到志愿者
  11月6日,灵璧县灵城镇团委书记袁少春到皇庙社区残疾青年尹娟家,询问生活情况。一进门,坐在轮椅上的尹娟便亲切地上前招呼,乐呵呵地说起自己正打算创业的事,让袁少春帮忙拿主意、提建议。“我们都是老朋友了,家里多亏了袁书记、各级政府,还有志愿者的帮助,让我对生活重拾了信心”。
袁少春少年时一直住在尹娟家楼上,当时邻里关系便不错。“他们夫妻都是重度残疾,社区里的人都很照顾他们。这些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爱的种子”。之后,袁少春大学毕业回到镇里工作,便坚持尽力所能为这个特殊的家庭提供帮助。
  几年前,尹娟的丈夫因病去世,袁少春组织志愿者帮忙料理后事,还细心抚慰尹娟的两个孩子。2009年,尹娟的大儿子小祥(化名)考取华中科技大学,袁少春通过团组织帮助申请了2000元钱“爱心圆梦大学”助学金,并积极向镇、社区申请帮扶,最终将小祥顺利地送进了大学校园。之后,尹娟的女儿小英(化名)入学时查出肢体残疾,袁少春积极协调县残疾人联合会帮助其申请了残疾证和骨髓病补贴。
  如今,小祥已经毕业并找到了不错的工作,女儿不仅成绩优秀还非常受教师和同学的照顾,这一切让曾经差点因老公离世而放弃生命的尹娟重拾了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刮风下雨,袁书记和志愿者们总会来家里看看,帮我接送女儿,帮我修灯泡、干家务、陪我聊天、帮孩子辅导功课等,遇到困难我总是第一个想到志愿者”。尹娟说,现在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开心地活着,看着儿女们长大成人。
  将阳光播撒进青少年的心中
  推开徐杨村路边一间简陋破旧的房屋,年过七旬的郗广楼、孙祖玲提起自己的后辈便忍不住老泪纵横。每每看到这样的场景,袁少春也会潸然泪下。2010年,袁少春接任镇团委书记后不久,便走访了解了这个家庭,儿媳残疾,儿子心脏不好,大孙子患有脑瘫,整个家庭为了治病欠下不少债。如今,儿子、儿媳勉强在外打工赚钱,孙子、孙女跟着年迈的老人生活。“这些年要不是政府,不是袁书记和志愿者们啥事都想着我们,说实话,生活都不知道怎么过了。”孙奶奶说着,不停给袁少春道谢。
  “我做的很有限,就是团委、民政局、妇女联合会如果有慰问、有补助,我就帮他们申请,多向他们倾斜。我们希望孩子从小能接触到更多的阳光”。记者走访灵璧县,像袁少春这样的团干部和青年志愿者还有很多,他们像“阳光大使”,为每一个家庭,每一位贫困、残疾青少年送去温暖和希望。

 

团县委开展扶贫助困活动


团泗县县委:志愿服务打造靓丽名片


  近年来,在泗县随处可见“红马甲”的身影,为了大运河申遗,志愿者们宵衣旰食,为了志愿服务成为街头靓影,他们在奉献青春的路上,挥洒汗水,帮助他人,快乐自己。
  2014年6月22日,从第三十八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传来好消息,中国申报的大运河文化遗产项目通过审议,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那一刻,赵雪剑和小伙伴们兴奋不已。
  2012年,90后大学生赵雪剑以西部计划志愿者的身份到团县委报到,自此与志愿服务结下了不解的缘分。当年9月,一次偶然的机会,赵雪剑参与了团县委组织的青年志愿者保护母亲河活动,并第一次接触大运河。波浪壮阔的河流如同它源远流长的历史,让赵雪剑有些动心,决心跟随大运河申遗队伍一起前行。
  2013年3月,团县委围绕大运河申请世界遗产工作成立志愿服务团,招募志愿者353人,常驻申请世界遗产办公室志愿者9人,赵雪剑便是其中一员。从之前断断续续、不成体系的志愿活动,逐渐变为系统化、持续性的服务,赵雪剑与大运河之间的感情进一步加深。
  2013年7月,进入大运河申请世界遗产验收倒计时环节,当时为迎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验收,仍有大运河两岸的少数居民不配合,坚持保留沿河违规建筑物。“志愿者们了解到这一难题后,主动请缨,当时申请世界遗产办公室领导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让我们前去做百姓工作”。一天中午,赵雪剑和小伙伴们带着县里的相关政策挨家挨户走访直至深夜,拉家常的方式逐渐令老百姓接受,并很快进入拆迁谈判,一夜之间沿河两岸的违规建筑夷为平地。“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知道后,亲自安排相关部门在大运河岸边专门召开大运河申请世界遗产志愿服务工作誓师大会,县委四大班子领导全部参加,这让我们感觉到志愿服务工作的成就感,也让老百姓对我们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对推动全民参与申请世界遗产、参与志愿服务工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坚定了志愿者们的信心。”忆及往事,赵雪剑满脸兴奋与骄傲的神情。
  “隋唐运河汴河段,至今1400年,14千米有水段,5千米长庄更壮观”。采访过程中,团县委工作人员介绍该县服务大运河的志愿者都有一位偶像,他就是家住泗县泗城镇东发社区康庄的73岁“运河老人”康尚文。几十年来,老人坚持自编、自演,最终写成了《隋唐大运河》说唱段子,以说唱的形式宣传大运河,表达对大运河的热爱之情。走访中结识康尚文后,志愿者们经常去老人家中听大运河的故事,并通过老人拉近与两岸老百姓的感情,推动志愿服务工作。“运河流淌人文梦,申遗点亮泗州情,保护隋唐大运河的历史文化是每个人的责任,志愿者们还会将还原运河文化遗迹作为一个目标,继续做下去,为打造运河名城,贡献自己的力量。”赵雪剑说。
2014年12月,在第29个国际志愿者日来临之际,结合泗县创建国家级园林县城、省级文明县城和省级卫生县城的有力时机,由团县委发起,联合有关部门成立的泗县“三城同创”志愿服务站举行揭牌仪式。首批近千名青年志愿者带着一颗温暖、关爱、赤诚之心,服务在“三城同创”的工作中。
  “我们的目标就是要通过志愿服务,不断美化、净化我们的家园,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提升泗县整体形象。倡导人人参与志愿服务、人人支持志愿服务的良好风尚,打造泗县志愿服务新品牌。最大限度地发挥青年志愿者在创建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最大限度地汇聚泗县发展的正能量”。团县委组织宣传部部长黄辉慧介绍,近年来,团县委围绕志愿服务工作不断开拓创新,整合资源、积极作为。除了“三城同创”志愿者服务站,今年团县委还结合乡(镇)等各级团组织的实际特点,为其量身打造了一份“自选菜单”,让各级团组织充分调动志愿者的热情,最大限度发挥优势,做出工作特色。今年底,一处近300平方米的青年志愿服务综合平台将投入使用,届时全县青年志愿者将真正有了一处温暖、开放、互动、快乐的“家”。全县数千青年志愿者将拧成一股绳,最大限度地发扬志愿精神,争取让志愿服务成为该县团组织乃至全县的一张美丽名片。

 

泗县中学志愿者开展“运河情,泗中梦”社会实践活动


团砀山县委:做困难学生的“红天使”


  “亲爱的叔叔、阿姨,谢谢你们来到我的家,给我买好多东西,还给我钱。我的家里有一棵梨树和一棵苹果树,等到秋天,我就把果子摘下来送给你们吃……”这是砀山县唐寨镇的一名三年级学生给志愿者写的一封信。
  “类似的书信感谢、口头感谢太多了,对我们志愿者而言,这些家庭经济困难孩子就像我们的孩子一样,尽我们的微薄之力帮助他们,让他们过得好一些,我觉得我们就该这么做。”说这些话的人叫郭昌泓,在该县的志愿者中颇有威望,虽然他才26岁,从事志愿服务却有近10年的时间。
  “我们地处四省交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还是比较多的,我就想成立一个公益组织来帮助这些孩子”。郭昌泓介绍,2005年,他主动找到团县委,并在团县委指导下,成立了青年公益联合会,“当时办理各种注册手续、找办公场所等都是团县委帮的忙,没有团组织,我们不可能坚持到现在”。郭昌泓记得,时任团县委书记李军跟他说,做好青年社会组织工作是共青团扩大工作有效覆盖的必然要求,青年社会组织蓬勃发展对共青团与青年的关系会产生重要影响,救助青少年是团委的工作,团委需要像他一样的年轻人参与进来,感谢有他这样的年轻人参与进来。
  “本来,我们是去找团组织帮忙的,结果变成了团组织找我们‘帮忙’了”。郭昌泓笑着说,正是在这种互帮互助中,砀山县的民间爱心助学工作越做越好。在团县委的指导下,2010年5月1日,县青年公益联合会启动了“红天使助学计划”,这是一个为帮助那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的助学计划。
  “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红天使’,这是我们活动开展的目标,我们希望通过爱心行动让学生们知道,‘天使’就在他们身边”。郭昌泓说,活动开展之初,团县委召集了所有乡(镇)的团委书记参与、配合,“当初全县上报了五百多个困难学生,为了保证活动能帮助到真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我们组织了一支由爱心资助人士和志愿者组成的审查组”。郭昌泓说,团组织负责协调、指导,青年社会组织负责搭平台,由爱心人士、志愿者组建志愿者队伍。志愿者进行入户调查主要了解受助人家庭经济困难的原因、状况、受助人的现状及学习情况等,做好书面记录,并附上照片或视频资料。经公示后,与被资助人帮扶结对,最后善款发放。在整个项目活动中,志愿者既是项目的走访者、审核者、监督者,更是项目的资助者,全程参与,项目更加透明,更具社会公信力,从而在整个过程中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得到帮助。“我们的爱心助学真正做到了全民参与,你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接后,可根据具体情况一个月捐100元、200元、300元都行”。
  “红天使助学计划”很快在当地产生了巨大反响,县领导也参与了进来。“去年,我接到一个电话,是我们县的一个副县级领导,他详细咨询了我们的活动后,希望能和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结对,我们就给他推荐了一个,现在他每月都给结对学生300元捐助”。郭昌泓说,除了县领导外,很多爱心人士的亲戚、朋友也都随着爱心的引领和召唤参与到活动中来。袁红艳在砀山县经营一家药房,2013年底她参与了“红天使助学计划”,在下乡审查中,看到有些家庭破旧不堪的住所,她当场就留下了眼泪,如今,她资助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已有两年,她的朋友也有四人加入到了爱心队伍中。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名单由团委推荐,实地审查由爱心人士和志愿者亲自参与,捐助金额没有多少之分,捐助的钱给了谁由自己来定,量贩式的爱心助学计划让砀山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背上了新书包、穿上了新衣服。该活动自启动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支持和参与,目前已组建志愿者专业队伍16支,参与人数700余人,年筹措资金达10万余元,已与70多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帮扶结对。

 

志愿者看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