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上午,市政务中心第四会议厅内灯光璀璨,热烈非凡,全市纪念建团95周年暨“百名青年致富带头人助力万名贫困人口脱贫”工作会议隆重举行,团市委、各团县(区)委、市直团工委、各直属团组织主要负责人、全市先进青年集体和先进青年个人代表、社会各界青年代表180余人齐聚一堂,共庆“五四青年节”。
大会首先宣读多项表彰决定,向全市广大团员青年表达了节日问候和美好祝愿。在悠扬的背景音乐和阵阵掌声中,16名“宿州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5个“宿州青年五四奖章集体”、64名“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上台接受表彰。大会还在现场举行了“百名青年致富带头人助力万名贫困人口脱贫服务队”授旗仪式,把会议推向高潮。“我会趁年轻岁月迎难而上,为今后建设美好宿州作出自己的贡献。”全国青年农村致富带头人标兵绳惠展在会上发言。
据了解,过去的一年,全市各级团组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安排部署,按照“皖北一流、安徽上游、全团有影响”的工作定位,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开拓创新、锐意进取,较好地完成了各项既定目标任务,在履职尽责、服务社会、自身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青年成长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
朱涛为倒地老人撑伞挡雨。
朱涛:雨中为老人“撑伞”上演暖心一幕
“有事故,老人倒地受伤了!”2016年5月28日上午,泗县一小区入口处,一名年轻人冒着大雨,蹲着为受伤倒地的陌生老奶奶撑伞挡雨30多分钟,感动了周围群众。这位伸出援手的好青年就是丁湖镇大学生村官朱涛。
事发当天,一位老爷爷骑着电动三轮车带着老奶奶进城买药,被一辆从道路一侧快速进入小区的黄色三轮车撞上,老爷爷左腿擦伤,老奶奶双腿受伤,躺在潮湿的水泥路面上。此时,驾车经过的朱涛看到这一幕,毫不犹豫地下车到老奶奶身旁,为她撑起雨伞,并拨通医院的急救电话。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为了不让老奶奶淋雨,朱涛的后背被伞上流下的雨水淋湿了一大片,两腿僵麻,直到医生和护士赶来把老人抬上救护车,他才悄然离开。而这个温暖的画面被围观群众用手机定格下来。“谁遇到这事儿都会搭把手的,何况我是一名党员呢。”面对大家的称赞,朱涛不好意思地说。
朱涛的感人事迹随后被广泛宣传,泗县县委宣传部发布了题为“泗县雨中给砸伤老妇撑伞的最美村官:遇必伸援手”的新闻;紧接着,人民网、新华网、凤凰网、腾讯网、新浪网等全国媒体迅速转载。2016年6月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以“安徽‘最美撑伞哥’为倒地老人撑伞”为题,报道了朱涛的先进事迹。
除了在生活中助人为乐外,工作中的朱涛也是兢兢业业。由于表现突出,朱涛先后获得“服务秸秆禁烧优秀志愿者”、泗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先进工作者”、“春运暖冬行动最美志愿者提名奖”、“宿州好人”等多项荣誉。
“这次获得‘五四青年奖章’,既代表着莫大的荣誉,也是一种责任。今后我将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朱涛说。
关超为“光明驿站”留守儿童送围巾。
关超:此心光明照亮青春逐梦路
他,追逐光明,全程参与全国先模品牌许启金的选树和传播,并推出“师徒传承”典范——全国劳动模范许启金和安徽省劳动模范廖志斌。
他,心存大爱,发起并探索实践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光明驿站”关爱留守儿童公益项目,让留守儿童不再孤单。
他,充满正能量,引领团青队伍岗位成长成才,推出一个又一个青年集体和个人先进典型。
他,总是为别人做“嫁衣”,自己却鲜少言语。他,就是第三届“宿州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国网宿州供电公司团委副书记、国网安徽电力(宿州)共产党员服务队党支部书记关超。
“‘启金工作室’是一个头脑风暴的高发地,有着无限的正势能,需要用心培育。”从新一届公司党委接过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启金工作室”管理提升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的重任,关超在心中谋划着,借助这一平台,把“启金工作室”打造成三大高地——创新实践高地、师徒传承高地、汇聚能量高地,让更多的正能量在这里集聚。
一个时代的青年要有一个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3月5日,一场“守护光明 为爱筑梦”为主题的关爱留守儿童道德讲堂在市青少年宫倾情上演。不到一小时的精神盛宴让在场观众热泪盈眶。这是继“光明驿站”关爱留守儿童公益项目发起后,关超领衔的又一倾心力作。“呼吁关爱留守儿童的背后,实际上是个扶贫课题。留守儿童缺少亲情和照料,他们是‘绝对贫困人口’,精准扶贫的路上不妨带上留守儿童,增加他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说到社会责任,身兼宿州供电公司扶贫办副主任、关工委办公室副主任的关超介绍。
倾心引领团青工作,注重青年思想引领,选树青年榜样。他多次实地调研和跟踪考察,充分挖掘担任重要枢纽变电站的居易运维站站长张宽杰的先进事迹,将其选树为安徽省和国家电网公司“青年岗位能手”,并把他和许启金的徒弟廖志斌一起推选为安徽省“最美青工”。他带领团委一班人,以创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为目标,紧紧围绕“服务企业生产经营、服务青年成长成才”主线,推进“青年建功”、“青年成才”和“青年志愿服务”三项行动和“号、岗、手、队”创建。先后有两个生产一线班组创建成“安徽省青年文明号”,居易运维站还荣获“安徽省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公司团委先后荣获安徽省、宿州市和安徽省电力公司“五四红旗团委”光荣称号,所属多个团支部受到系统内外表彰。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作为一名共青团干部,既要做好本职工作,更要不忘初心,胸怀全局,敢当先锋,勇担社会责任,积极投身到共青团改革的时代洪流中,让光明照亮青春的逐梦之路。”关超慷慨激昂地描绘着心中的青春事业。
灵璧蓝天救援队在桐城救援。
灵璧蓝天救援队:救援时临危不惧,让善行无处不在
2016年7月3日,我省桐城洪涝灾害严重,连续三天在淮河怀远段负责救援的10名灵璧蓝天救援队队员接到指令后,立即马不停蹄奔赴洪灾现场。经过四天三夜与“洪魔”的抗争,队友们的脚泡烂了、嗓子喊哑了、眼熬红了,把灾区群众一个个转移到安全地带,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灵璧蓝天救援队成立于2014年5月,现有志愿者111人。由秘书组、快反搜救组、无线电无人机组、医疗组、爱心墙维护组,后勤保障组、黄手环组、对外宣传培训组、教官组、装备组等十余个小组组成,是一支专业化、正规化的民间公益应急救援组织。该队先后成功参与打捞落水老人、溺水少年、溺水儿童150人次;寻送孤寡老人回家、护送流浪女回家100人次;参与渔沟镇磬云山失火救援、护送杨疃流浪拾荒老人朱彪回家等活动。
2016年4月,在打捞泗县落水少年时,蓝天队员冒着倾盆大雨,奋勇跳入3米多深的冷水里搜、探、摸、排,虽然冻得瑟瑟发抖,但坚持将遇难者打捞上来。2016年6月,在打捞杨疃镇两名溺亡少年的河塘里,队员们疲惫得几乎虚脱,但毫无怨言,直至成功将少年打捞上岸。
救援面前临危不惧,爱心面前倾其所有,是灵璧蓝天救援队的服务精神,让善行无处不在是他们的信仰。救援队开展“暖冬行动”,连续3天顶着寒风在全城范围内搜寻流浪人员;自掏腰包,免费发放2000余个“黄手环”;定期走进敬老院,为老人洗头、理发、拆洗被子、打扫卫生,为他们集体过生日;关爱留守未成年人,队员们长期坚持给孩子们免费送书籍、学习用品、健身器材等,让他们感受大家庭的温暖;与团县委、县红十字会共同设立“爱心墙”,接受群众捐赠,并将捐赠物品送至敬老院、孤儿院和困难家庭,活动已持续整整1年时间。
经过不懈努力,灵璧蓝天救援队先后荣获“安徽省志愿服务优秀集体”、“宿州市志愿服务优秀集体”等荣誉称号。救援队负责人表示,成绩只能说明过去,公益事业任重道远,全体队友一定会再接再厉,出色完成各项任务。
周刚在检修车辆轮胎。
周刚:任劳任怨奉献环卫岗位
“作为一名环卫工人,自己脏点、累点并不可怕,驾驶员的行车安全、城市环境的改善,才是我们所追求的。正如那句话所说,‘脏了我一个,干净千万家’。”90后小伙周刚2014年2月到市环境卫生管理处车辆维修班组工作。虽然工作时间不长,但他不怕苦、不怕脏,经常可以看到他手拿扳手在车边忙碌的身影。
2014年7月的一天,刚刚下过雨,垃圾堆体上气味熏人、污水横流,一辆垃圾清运车出现故障,在堆体上动弹不得。作为一名维修工,周刚二话不说,拿起工具就钻到车底。污水不停地滴落在身上,还伴有阵阵恶臭,但周刚浑然不顾,经过近半个小时的维修,终于将故障排除。同年8月,正值高温天气,垃圾处理场的挖掘机在作业过程中出现故障。由于挖掘机底盘较低,需躺在车底进行维修,周刚冒着高温、躺在滚烫的地面上一修就是一两个小时。
2016年1月底,周刚被任命为车辆维修班班长。深知责任在身的他,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车辆故障现场。同年2月,在他接管维修班不到半个月的时间,我市遭遇数十年一遇的低温天气,户外气温连续数日维持在零下十度以下,多辆清运车因油路上冻,无法正常启动,部分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抛锚,毁在路边,若不及时处理,势必影响正常的垃圾清运作业,甚至影响正常的道路行车安全。接到通知后,周刚迅速带领维修班组人员投入抢修中。手冻僵了,他就简单搓一搓;脚冻麻了,他就在原地跺跺脚。就这样,一台又一台车逐渐恢复了行驶。
在环卫处,说起周刚这种不怕吃苦的精神,大家都纷纷竖起大拇指。“周刚在本职岗位上的努力和奉献,充分展现了当代青年拼搏向上的高尚品德与情操,也正是这种任劳任怨、勤勤恳恳的工作态度,让他成为一名甘于奉献、勇于创新、乐于拼搏、敢于担当的环卫青年。”环卫处领导高度评价周刚。
http://www.zgfxnews.com/gz/content/2017-05/05/content_1904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