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王姗姗 记者 王海涵)1月20日上午,薄雾笼罩皖北。记者驱车从宿州市泗县县城出发,前往25公里之外的长沟镇朱彭村,进行走基层采访。一进“五合一”养老服务中心大院,就听到青年志愿者为老人们表演节目的声音。
“爷爷奶奶们好,咱们今天先‘拉一拉(记者注:当地方言指聊天)’县里的热闹事儿,然后一起唱唱歌。”表演完节目,志愿者给老人房间打扫卫生,贴春联,给老人剪指甲,为寒冬增添一丝喜庆气氛。
据长沟镇团委书记赵宏阳介绍,参加本次活动的都是寒假返乡的大学生,老人们平时很孤单,看到年轻面孔,他们很开心。“志愿者入户,还能宣传一些国家政策和脱贫攻坚知识。”
目前有15位老人住在这里,想回家也方便。64岁的张大爷告诉记者,志愿者经常来,今年会被接回家过年。“他们给我们跳舞唱歌,陪聊天,希望他们常来。”
据介绍,该中心由长沟镇政府整合资源改造建成,开展养老、托残、医疗、五保、文化“五合一”项目。同时向全社会有养老需求的老人、残疾人开放,该尝试在泗县是一大创新。
“我从事养老服务10多年,来团县委后分管志愿服务工作,经常带着志愿者们一起跑乡镇、农村养老院。”团泗县县委兼职副书记石金灵介绍。
“以前来到这,满脚都是泥。农户到处养鸡养鸭,没有规范场所。”现场,驻村扶贫干部黄辉慧感慨,现在村居环境改善了,村民精神面貌也提升了,这些改变的背后离不开青年志愿者的力量,更有很多受助者成为了助人者。
该村33岁的谷香云原先是贫困户,家里因病致贫。她心态消极,不愿出门。志愿者多次去她家里做工作,带她一起参加志愿服务,让她知道如何帮助别人。
后来,谷香云性格渐渐开朗起来,只要有活动就报名参加,并且担任村小组的组长,平时还做缝纫、手工。在她和志愿者的动员下,村里很多闲着在家的年轻妇女走出家门,工作干事,一些贫困户“等靠要”的思想改变了,脱贫工作也成效显著。
当天,记者离开朱彭村时,雾气散了大半,阳光倾洒。志愿者正下厨给老人们包饺子,在他们看来,为脱贫攻坚和乡风文明建设贡献一份力量,自己也收获锻炼和快乐。
图为泗县青年志愿者当天正在服务 王海涵摄
据介绍,泗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也是全国第二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该县成立包括青年志愿服务队在内的12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实行“开门征单、中心制单、群众点单、志愿接单、政府买单、社会评单”的服务机制,打出培育乡风文明组合拳。
同时,团县委响应团宿州市委“1205”青春助力脱贫攻坚专项行动号召,常态化开展“青春励志、青春助业、青春助学、青春志愿、青春强基”等行动,引导团员青年积极投身脱贫攻坚等工作。
(樊妍对此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