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时代,大家都在为学业、考试、求职忙碌着,总觉得等到工作之后便可以按下暂停键。当我真正走上工作岗位之后,才发现“象牙塔”外的世界,更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去成长。
作为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社会体育系体育艺术表演专业的杰出学生代表,胡珍乐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风采和担当。我从未想过自己的青春会与社区工作如此紧密相连。我通过选拔成为合肥市瑶海区铜陵路街道团工委兼职副书记,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青年人的追梦之路,既有聚光灯下的高光时刻,更多是琐碎中的坚守与突破。
当体育生的“速度”遇上基层工作的“耐力”,这场关于成长的“三千米”竞赛,记录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青年答卷。
第一千米:起跑时的“呛风感”
在任职瑶海区基层兼职团委副书记的第一天,我在笔记本上写下:“青春是萤火绚丽的流动银河,更是浇灌理想的炽热汗水。”
策划五四青年节活动,我结合社区事务,强调奋斗的重要性。深入社区,收集意见,制定方案。我们设计了“迎五四,中医文化进社区,健康手工共体验”活动,通过讲座和手工DIY,培养青年团队精神和奋斗精神,促进交流合作,营造积极社区文化。
凌晨改方案导致实习上班迟到、备考期恰逢宿舍文明创建检查…… “体院生就会蹦蹦跳跳吧?学生干部能干啥实事?”面对质疑,我曾因压力太大在辅导员办公室掉眼泪。但街道书记的一句话点醒了我:“基层就像打太极,要懂得借力发力。”后来跟着走访,发现巷口的空地有群自发跳花鼓灯的孩子——原来青年工作不是“我教你们练”而是“我们一起玩”。
第二千米:弯道上的“乳酸堆积”
担任学生干部、学院实习生、兼职团干三重身份,让我的日程表精确到分钟。
我记得,在近期社区五四青年节的组织过程中,我需要与社区协调各方资源,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从策划到执行,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我亲力亲为。那段时间,我几乎每天都工作到深夜,但当我看到居民们满意的笑容,听到他们对我工作的肯定时,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了。
基层工作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实践,更是对一个人综合素质的考验。从最初的迷茫到逐渐适应,我学会了如何在繁忙中保持冷静,如何在压力下寻找动力。每一次的社区活动,每一次的居民沟通,都让我深刻感受到青春的力量和责任。
这段经历让我更加明白,青春的价值在于奉献和担当。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需要更多像我这样的青年,愿意扎根基层,为社区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虽然过程中充满了挑战和困难,但正是这些经历,让我们更加坚韧和成熟。
弯道上的“乳酸堆积”虽然痛苦,但它也是成长的催化剂。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以青春之名,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最后一千米:冲刺时的“呼吸调整”
我参与了合肥市瑶海区的清廉课堂、街道巡查、智慧团建和“青治力”团队工作。清廉课堂深化了我对廉洁自律的认识,它像清流一样净化心灵,确保我们在服务社区时保持清醒和公正。街道巡查虽辛苦,却让我看到社区安宁背后的基层工作者付出。每次巡查都是对社区安全的检查,也是责任的无声宣誓。
参与街道智慧团建工作,我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的力量。在“青治力”团队,我们共同面对挑战,解决问题,每次成功都凝聚了我们的智慧和汗水。这段经历让我明白,中国式现代化不仅需要个人担当,更需要团队紧密协作和共同奋斗。
现在,当我带着这些案例回到体院,社会体育系团总支书记张慧老师却提醒:“别只顾着热闹,要思考体育如何赋能基层治理。”这句话点醒了我,如今正尝试用运动科学优化社区适老化改造。原来,青年担当不仅是热情,更要把专业所长转化为破题之策。
在这些宝贵的经历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冲刺阶段的重要性。每一次的参与,都是对自我能力的一次极限挑战,也是对精神意志的一次深度磨砺。
青春之问的答案在社区工作的200多个日夜,我逐渐明白:青春何谓?是明知跑道漫长仍选择起跑的勇气。 青年何为?是带着专业视角沉到基层,是把“小我”融入“大我”的担当。我的专业教会我用身体语言传递美,而基层工作教会我这种美必须扎根泥土才能绽放;是把个人成长的“配速”融入时代发展的“赛程”。在这条永无止境的跑道上,我们终将懂得:中国式现代化不是遥远的终点,而是无数青年接力传递的马拉松。
写给同路人的三行诗:若你问我青春的模样——它是凌晨三点改方案时窗外的月光,是所有“不被理解”的坚持里,更是那颗始终跳动的赤子之心。
报道链接:https://www.peopleapp.com/rmharticle/30049183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