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站内搜索:
张曙光书记对团市委和市供电公司共同探索建立的“光明驿站”作重要批示
作者:共青团宿州市委   更新时间:2015-11-25 17:53:19   点击:0次 字体大小:【     】打印

\

 宿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曙光指出:团市委和市供电公司共同探索建立的“光明驿站”,经过几年的努力,似星星之光已成燎原之势,成为我市志愿者活动的一块闪亮的品牌。它是播洒爱心的聚集站,是留守孩子的温馨家园,是远行父母们守望相助的港湾。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写照。


 专题页面:                                              

爱心点燃梦想 光明助力飞扬



 

给留守儿童一个温暖的家

—国网宿州供电公司关爱留守儿童“光明驿站”爱心服务项目

 

2011年团中央部署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宿州团市委和国网宿州供电公司共同探索实施了给留守儿童一个温暖的家——“光明驿站”项目。项目重点联合企事业单位、社会爱心团体和个人,依托学校和社区开展结对共建,将以往较分散的关爱活动整合提升到项目化运作,让关爱行动成为有源之水。通过试点探索、稳步推进、常态运行三个环节,形成了“政府、学校、媒体、社会各界”四轮驱动的运行机制,逐步实现从“一般关爱”向“心灵关怀”的深化。项目先后荣获2012年度全国优秀志愿服务项目、2014年度首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和安徽省“十佳江淮优秀志愿服务项目”等称号。被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等中央主流媒体报道100余次。

家的方程式。建立“六个一”硬件配置标准(一个活动室、一面文化墙、一组图书柜、一台电脑、一部亲情电话、一套文体用品)。聘请学校校长担任名誉家长,聘请老师担任辅导员,为留守儿童建立档案,形成相对稳定的志愿者队伍。家的初体验。“光明驿站”以争创“示范站点”建设为抓手,项目固化“四型”活动模式。通过关爱型活动,结对认领“爱心妈妈”、“知心姐姐”、“阳光哥哥”,实施心理导航;通过辅导型活动,开展“文体共进”、“安全课堂”,助力孩子成长;通过实践型活动,开展“同在蓝天下——手拉手行动”,提升社会认知;通过激励型活动,开展爱心捐助,实施圆梦计划。项目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推出留守儿童“五个一”精神套餐(读经典著作《弟子规》、唱歌曲《感恩的心》、学手语舞蹈《国家》、看《农村孩子报》、参加《道德讲堂》)让真善美的阳光照进心灵。家的心依恋。项目自2012年6月1日在安徽宿州邱寨希望小学首家挂牌试点,到安徽省百家铺开,似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三年来,“光明驿站”共组织志愿者25000余人次参与关爱行动,40000余名留守儿童直接受益。根据“光明驿站”缘起故事拍摄的微电影《金色蒲公英》在网上广泛传播。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全景中国》以题为《‘光明驿站’ ——点亮留守儿童的心灯》播发10分钟的专题录音报道。

“光明驿站”实现了让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在留守儿童中有形化、规范化,同时,该项目具有较强的可复制性、可推广性。已经成为播洒爱心的聚集站,留守孩子的温馨家园,远行父母们守望相助的港湾,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