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座国际范的大都市,共青团事业的发源地、风向标、破冰船。群团改革,认清使命,自我革新,为党分忧,深入群众,为民谋利。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省委群团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市委统一部署,团市委组织机关各部室负责人、各团县区委书记,于12月7日至9日赴上海考察学习青年创业、区域化团建和共青团改革工作。考察学习期间,团上海市委副书记刘刚亲切接见了考察团全体成员。团宝山区委书记孙兰,团徐汇区委副书记苏小超、鲍玲莉,徐汇区虹梅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苏国华等先后陪同考察和座谈。
“让我们创聚,成长,在一起,干大事”。青年创客们的口号,众创空间的发展动能,上海团市委服务青年创业3.0版。12月7日至8日,考察团先后到宝山区庙行智力产业园、张庙博济智汇园、吴淞半岛1919文化创意产业园和徐汇区腾讯上海众创空间、COCO SPACE众创空间学习考察。
每到一处,代表团成员感受最深的都是“激情、智慧、创意”。“冲破思想藩篱、有效整合资源,集成落实政策”成为大家共识。近年来,上海各地团组织针对创业青年普遍存在4个方面的问题和需求,即“孤独创业”,需要交流平台;“政策隔断”,需求政府信息;“无用流程”,渴望指导帮助;“生活单调”,追求认同融合,牵头建立青年创客联盟,成立创业导师团、“梦想基金”,会同科委、发改委、金融办、人社局等政府部门,给创业青年一个准确的说法,给青年创客一个筑梦的约定。大家一致认为,我们要学习上海团组织大空间思维、小角度切入、前卫性设计,牢牢把握团的工作属性、资源禀赋、青年需求三大职能定位,让创业青年住进温暖舒适的“集体公寓”,让青年创客的“头脑风暴”成为“调转促”的核能裂变。在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同时,让团组织深深扎根到创业青年的心底。
“今美于昨,明日复胜于今”。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召开让共青团事业发展改革又沐春风。在沪期间,代表团还先后深入宝山区、徐汇区相关街道考察区域化团建工作,9日上午代表团赴上海团市委机关学习,听取上海团市委研究室主任王昊关于上海开展共青团改革试点工作思路和主要举措的情况介绍。上海在全国率先全面推广区域化团建工作,通过青年中心,整合街道辖区内政府机关、国有企业、学校、科研院所、两新组织等各行各业团组织资源,打破组织设置层级化构架,搭建交流互通平台,实现了工作力量的高效粘合。设立区域大团委轮值主席,达到了各级各类团组织平等尊重共荣。区域化团建的互动性、融入性和活力性引起了大家的极大兴趣和深度共鸣。如何实现从“闭门造车”到“开门迎客”的改变,让基层不同类型的青年由陌生人变成熟人,让团的影响力在全体青年中达到了均衡发展,成为大家下一步的工作思考。坚持“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打造“小机关强基层全覆盖”体系,上海共青团改革方案亮点频现、敢于“亮剑”。团组织内设大部制如何合理设置、团的领导班子如何体现兼容性、机关工作力量如何科学充实到基层、改革后团的工作核心领域在哪、改革的措施如何才能保障实施等等。诸多问题在聆听了上海团市委的详细介绍后,大家渐渐逐一明晰。坚定改革,树立信心,迎风破浪,实干兴业,成为大家下一步的工作定位。
正如团市委书记陈莉在学习考察总结会上指出的那样,这次考察之旅是一次学习之旅、合作之旅。学习考察得到上海团市委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和宝山、徐汇等团区委实现了深度交流和真诚合作,两地团组织不仅建立了畅通的沟通渠道,还建立了深厚的工作友谊,上海各地团的工作成功经验和有效探索必将会对我市团的事业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和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