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关爱重点青少年群体,为服刑人员的未成年子女营造良好成长环境,2月24日,团泗县县委在泗县三中开展关爱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献爱心”活动。团县委全体工作人员,新安晚报记者张磊、青创协爱心企业家、心理咨询师、新华书店相关负责人等参加“献爱心”活动。
此次“献爱心”活动,为服刑人员子女送去了文具、图书、衣物及助学金。在交流座谈中,团县委副书记王谭俐鼓励孩子要在逆境中奋发图强、困境中砥砺前行,把家庭的困难化为刻苦学习的动力,长大后能成为国家的栋梁,并嘱咐孩子要坚强、要刻苦学习、多跟老师和同学沟通,多参加集体体育活动,不要因为家人服刑而影响自己今后的生活。新安晚报记者张磊也鼓励孩子要经常和老师、同学沟通交流,不能封闭自己,心中要充满自信,脸上要常挂笑容,常与正在服刑的家人写信交流,用你们亲情的力量去感化他们,用你们昂扬的斗志和良好的精神面貌安慰他们,让他们努力改造,争取早日获取自由。
为进一步做好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帮教工作,团泗县县委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模式,通过“共青团+媒体+爱心企业团支部+心理咨询师”的结对模式,为爱心单位、企业与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搭建点对点关爱帮扶平台。团组织通过组织开展亲情陪护、心理疏导、课外体育活动等活动,指导爱心团队定期与孩子进行书信、电话、家访等情感互动,让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为构建和谐泗县创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两年来,团泗县县委积极探索创新关爱服刑人员子女帮扶模式,加强与县司法局、县妇联沟通协调与合作,过建立结对联系、帮困解难等行之有效的措施,拓展出针对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心理关怀、生活帮困等多种关爱形式,帮助他们解决监护人缺失、生存和学业困难、自我封闭、社会歧视等具体问题,从而遏制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同时,以亲情感化帮助服刑人员安心服刑、积极改造,早日重返社会,回馈社会,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一是建档立卡,定期走访谈心。对全县范围内的在监服刑人员家庭进行了全面摸排,核实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信息,建立成长档案。团县委工作人员和爱心志愿者定期走访,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动向,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二是整合资源,创建关爱“互联网”。团县委积极对接县妇联、县司法局相关部门,学校、企业家、志愿者、媒体记者、教育工作者等,创建关爱“互联网”,对服刑人员子女全方位帮扶。搭建起了职能部门、家长、学校、社会四位一体的成长关爱“互联网”。目前,开展志愿者业务培训和交流会120余人次,并为6名家庭特别困难的未成年子女提供学业资助。
三是精心策划,组织形式多样课外活动。结合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成长的心理特点和形成原因,组织开展“亲情对话”“生日惊喜”“心灵碰撞”“洪荒发泄”等活动。最终目的是鼓励孩子们给服刑的亲人写信,诉说思念;多与同学交流沟通,增长自信;敢于表现自我,坦然接受现实世界;科学合理控制情绪,做情绪主人。
在今后,团泗县县委还将一如既往做好青少年工作,做好党的先锋军,为建设美好泗县添砖加瓦。
曹静波 王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