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站内搜索:
安徽青年报:与青春作伴与改革同行——赴团宿州市委挂职一年记
作者:共青团宿州市委   更新时间:2017-08-18 08:53:04   点击:0次 字体大小:【     】打印

    2016年7月,受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宿州市委的考察遴选,我有幸成为全省第三批高校专家干部赴宿州市挂职的一员,并被任命为团宿州市委书记助理,负责协调全市少先队及学校共青团工作及活动的组织开展。自中学时代入团以来,我始终与共青团缔结着不解之缘,在离开高校共青团工作才一年多的时间里,又能投身于地方共青团工作,这让我既兴奋又激动。当然,能否尽快适应“点多,线长,面广”的地方共青团工作,很快成为我最大的焦虑点和紧张源。所幸在团宿州市委主要负责人、班子成员和相关科室人员的大力支持和帮扶下,我度过了一个意义非同寻常且充实异常的挂职任期。

  在这365个日日夜夜里,正值共青团改革的关键时期,我深刻地体察感悟到了共青团在时代与青年的召唤下,所绽放出的青春活力和创业激情。为此,我立足宿州市当地实际,结合共青团工作特色,紧扣脱贫攻坚、创新创业、文明创建、中学共青团改革等重点领域,主动作为,积极探索,竭尽所能。

  一、学思结合,在融入中结下“宿州缘”。为深入践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工作和深化“讲政治,重规矩,作表率”专题警示教育工作,持续开展好团内“一学一做”主题教育实践,我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并代表团市委在《安徽青年报》、《拂晓报》上发表了学习心得及评论员文章4篇。

  同时,挂职以来我走访调研了四县一区12个乡(镇)、涉及40家农户、53名农村百姓和76名城区群众;同时还与20多位乡(镇)、村干部和40多名乡(镇)、学校、企业等基层的团干部进行了深入交流。在走访调研、学习体验的过程中,我对宿州市的团员数量、群体结构、思想状况和需求变化特别是流动团员情况有了进一步了解,真正找到了在基层组织建设和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基层团情有了清醒的认识和把握,并撰写了近两万字的共青团改革及基层精准扶贫工作的调研报告,为配合深入做好团的格局创新、团干部队伍建设、“小个专”建团等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知行合一,在服务中增进“宿州情”。为助力该市脱贫攻坚战,我通过积极举办“爱心圆梦大学”、“E+驿站暖童心”等活动,累计组织爱心企业、公益组织募集爱心捐款130万元,共资助了607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和200余名留守儿童。成功推荐宿州市90后创业典型姜跃,作为全省唯一代表参加了团中央全国优秀中职毕业生分享团,全国仅七人入选;组织招募并培训了青年志愿者近1000人次,确保了宿州市国际半程马拉松大赛等重大赛会志愿服务工作零事故、零违规、零投诉。

  三、虚功实做,在担当中助推“宿州梦”。我积极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通过“微视频”、“微动画”等新形式,开展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宣讲及“讲看齐,见行动”学习讨论,深入宿州市第一、第二、第九、第十一中学及市特殊教育学校讲党课、团课;联合北京大学共建“宿州青少年智库”,积极整合宿州籍优秀青少年的智力资源,引导他们在推动乡土经济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扶贫、志愿服务等方面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的关键作用,创建“幸福驿站”两个(其中一处作为援藏专项,建立在西藏错那县中学);初步形成“1+1+1”(优秀大学生+团干部+家庭经济困难留守儿童)的“教育精准扶贫”格局,定期回访慰问结对帮扶的家庭经济困难留守儿童,开展“大手拉小手”共同感受宿州市发展的新变化,引领他们为家乡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举办纪念少先队建队67周年系列活动,组织“红领巾相约中国梦”全市新队员大型标准化入队仪式;精心开展全市少年儿童和少先队工作研究课题申报工作等,着力推进全市少先队工作科学化、内涵式、学习型发展。

  四、感恩前行,在期待中宣传“宿州业”。一年的挂职任期即将结束,但共青团改革创新、奋进开拓的火热激情却依然走心。我真切感受到了每一位基层团干部所肩负的责任感、使命感与紧迫感,在此次共青团改革浪潮中淬炼了能力、丰富了阅历、开阔了视野。当然,在具体的工作中我深刻认识到,自身工作的创新和开拓,与党的期待、青年的需求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挂职结束后,我将一如既往地期待和关注宿州市共青团的发展变化,继续发挥“宣传员”、“服务员”、“推销员”的积极作用,为建设“皖北一流,安徽上游,全团有影响”的宿州共青团工作格局贡献绵薄之力。

http://epaper.ahyouth.com/paperdetails.php?CurrPeid=1370&CurrSid=12524&newsid=39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