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站内搜索:
《安徽青年报》关注|岳超杰:从穷小伙到六亿产业领军人
作者:共青团宿州市委   更新时间:2025-07-05 09:45:00   点击:0次 字体大小:【     】打印

2010年春节,23岁的岳超杰做了一件让全村人瞠目结舌的事——他拿着全家准备盖房子的10万元积蓄,在泗县黄圩镇岳满村的荒地上建起了鸡舍。“这孩子疯了!”村里老人摇着头说。但谁也没想到,这个看似冲动的决定,却在15年后成就了一个年产值6亿元的农牧业公司——安徽益新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益新公司”)。

从销售冠军到养鸡达人

在浙江温岭的泵业销售公司,岳超杰曾是个传奇。这个只有初中学历的农村小伙,连续三个季度拿下销售冠军,月入过万元。“那时候穿西装打领带,客户都叫我‘岳总’。”回忆往昔,他笑着掸了掸沾着饲料的工作服说,“但每到夜深人静,思乡之情和故乡旧貌总让我辗转难眠。”

2009年冬天,岳超杰做出了人生中重要的决定。他辞去城里工作,带着全家积蓄回到岳满村,建起了第一栋鸡舍并买了7000只鸡苗。赚钱后紧接着又新建一栋鸡舍,邻居和朋友也跟着他养鸡。岳超杰给他们垫鸡苗、垫饲料,再保价回收。2012年禽流感暴发,签了保底合同的岳超杰硬扛下102万元债务。“仅有的面包车也被开走抵债,每天睁眼就想天上能掉下两百万元。”岳超杰说。

转机出现在2015年。通过政府帮扶和科技赋能,岳超杰在灵璧县建起了首个高标准养殖基地,采用自动化喂料系统和环境控制系统,单栋鸡舍养殖量提升3倍,合作社年利润突破800万元。曾经的“败家子”成了乡亲们口中的“养鸡达人”。

从传统养殖到智能基地

益新公司展示厅勾勒出一幅现代农牧业图景:从育种孵化到食品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条正在形成。2023年投产的现代化养殖基地里,智能环控系统、自动饮水系统、智能喂料系统、智能出粪系统等“黑科技”颠覆着人们对养殖业的传统认知。他指着手机APP上实时显示着的鸡舍温度、湿度、负压等20多项参数说:“科技发展为现代农牧业插上智能翅膀,让现代养殖不再是靠天吃饭的苦差事。”

会议室里领导层擘画发展蓝图,益新公司正在全面推进从养殖到深加工的全产业链布局,谋划实施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设备智能化等“六化”战略,把益新公司建成集饲养、孵化、养殖、屠宰全产业链发展的龙头企业,打造出数字化、智能化的大型现代养殖基地。2025年,益新公司白羽鸡出栏量便已跻身全国前20,10家子公司年产值达6亿元。

“我们最近拟投资2.16亿元,在泗县建设5000万羽白羽肉鸡屠宰深加工基地,努力打造三产融合产业集群项目,力争在2030年之前实现白羽肉鸡全产业链,并完成上市准备。”岳超杰说。

从单打独斗到共同富裕

“单打独斗成不了气候。”岳超杰说。他采用“企业+农户”的模式,为合作农户提供从鸡苗到销售的全流程服务。曾经是贫困户的齐大勇和高柱靠着养鸡走上了小康路。“岳总不仅提供无息借款,还派技术员驻村指导。”高柱指着新买的轿车说,“我们这儿不少乡亲都跟着岳总干,日子越过越好。”截至目前,“企业+农户”养殖回收模式已扩展到泗县、灵璧、宿州埇桥、怀远、五河、凤阳等地,年肉鸡养殖规模达到600万羽,这种模式已带动皖北地区600多农户年均增收5万元以上。

灵璧县虞姬村的村民至今记得2018年的那个春天。岳超杰带着2300万元投资来到这里,建起了当地第一个标准化立体笼养肉鸡养殖场。“自从建起了养鸡场,村民们不出家门便能增收致富,给村里的分红多达70万余元。”村党总支书记李爱义指着益新公司牌匾说,“更让村民感动的是,企业优先招聘贫困户,还培训技术。”

产业越做越大,岳超杰依然喜欢到鸡舍转转。“养鸡这事,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一起富才算富,这才是回乡创业的意义。”他说。


点  评

岳超杰是泗县乡村振兴领域青年创业者中的优秀代表,从一穷二白的农村小伙到创办十余家公司、拥有数百名员工的青年企业家,他用15年的青春书写了乡村振兴奋斗答卷,用勤劳和汗水阐释了“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深刻内涵,其身上涌现出的不甘平庸、追求卓越的优秀品质和不服输、敢于同命运叫板的劲头对广大青年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团泗县县委致力于青年人才创业发展扶持、先进典型挖掘培养,今年推荐岳超杰成功入选安徽省新时代青年先锋,其事迹在青年中进行广泛宣传学习,激励带动广大青年挺膺担当、勇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