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虽然今天是星期六,但我还是想跟你一起玩”。一个周末的上午,袁娜娜打开家门,惊喜地发现社团里的孩子正站在门口。这样温暖的场景,在这位“90后”少先队辅导员的工作中并不少见。从普通少先队中队辅导员到砀山县少先队总辅导员,再到全国红领巾宣讲团成员,袁娜娜用十年时间诠释了新时代少先队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把大道理讲成小故事
2014年,刚走上教师岗位的袁娜娜成为少先队中队辅导员。第一次组织少先队活动时,她发现孩子们对很多政治概念都一知半解。“有的孩子连‘少先队’三个字的意思都说不清楚。”她回忆道。
为了把工作做好,袁娜娜开始四处取经。她主动向老教师请教,参加各类少先队辅导员培训,认真研究少先队活动案例。慢慢地,她摸索出一套方法:把大道理转化成小故事,把抽象概念变成具体事例。
这种务实的作风让她在专业上快速成长。2020年,她的微宣讲获得省级三等奖;2021年,又在学党史演讲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最让她高兴的是2023年,她主讲的《和少年儿童讲好党的二十大》课程被评为省级优质课。“关键是要用孩子们能理解的话来讲。”袁娜娜总结道。
在一次关于边防战士的少先队活动课上,有个孩子骄傲地说:“我爸爸就是戍边军人!”其他孩子立刻投来羡慕的目光。这个场景让袁娜娜很受触动:“好的政治启蒙教育就是要从小培养孩子们对英雄的崇敬、对祖国的热爱。”
让红领巾“潮”起来
2022年9月上任以来,砀山县少先队总辅导员袁娜娜就一直在思考:新时代的少先队工作如何更接地气、更吸引孩子?她的答案很明确——既要传承红色基因,又要创新形式,让少先队活动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里。
袁娜娜牵头成立“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工作室”,汇聚全县骨干力量,通过课题研究、经验交流、实战练兵,推动少先队工作专业化发展。工作室成立仅一年多,就完成省级课题一项,培养出多名在省市比赛中斩获佳绩的优秀少先队辅导员。这支队伍正成为砀山县少先队工作的“智囊团”和“生力军”。
如何让少先队活动更符合当代孩子的兴趣?袁娜娜把目光投向了校外,让孩子走出课堂,亲身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在“祖国好 家乡美”红领巾研学活动中,队员们在参观中对家乡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砀城第三小学,袁娜娜创新推出的“非遗小传人”活动深受孩子们喜爱。剪纸、泥塑、地方戏曲等非遗项目走进校园,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要让队员们在体验中成长,在活动中受教育。”袁娜娜说,“非遗不仅是技艺,更是一种文化自信。”
如今,在袁娜娜的带动下,砀山县的少先队活动既有“思想性”又有“趣味性”,真正让红领巾“潮”了起来。
教育的多面手
除了担任少先队辅导员,袁娜娜还是深受家长信赖的家庭教育指导师。2019年考取专业资格证后,她主动请缨,每学期在全县各中小学开展义务家庭教育讲座。针对家长普遍关心的教育热点,她精心制作了“开学焦虑怎么破”“‘双减’后家长该做什么”等系列微视频,用生动的案例和实用的建议赢得家长点赞。截至目前,这些视频在全县教育系统累计播放量已突破5000次,覆盖家长8000余人次。“袁老师的视频就像及时雨,帮我解决了孩子沉迷手机的大难题。”一位五年级学生家长感慨道。
在艺术教育领域,袁娜娜同样交出了亮眼答卷。她带领孩子们创作的舞蹈剧《锄禾》,以新颖的编排和深刻的教育意义荣获宿州市艺术教育成果一等奖;她编排的校园集体舞《绽放未来》则在全县艺术展演中拔得头筹。更令人欣慰的是,参与这些活动的孩子在舞台上收获了成长。“看到孩子们眼里闪烁的光芒,所有的辛苦都值得。”袁娜娜说。
校园里,总能看到袁娜娜被孩子们围绕的温馨场景。“袁老师,看我新学的舞蹈动作”“袁老师,这是我画的您”……孩子们像一群欢快的小鸟,争相与她分享点滴成长。对此,袁娜娜笑称自己是最幸福的老师:“孩子们热情的拥抱和纯真的笑脸,就是对自己工作最好的肯定。”